张军红,女,汉族,1970年10月出生,中党党员,教授,张军红同志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,兢兢业业,默默耕耘,坚持数年如一日,体现出高度务实、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及为集体甘于奉献的精神,在教学岗位上逐渐积累出一系列成绩。参与国家、省、市、企业各类型项目20余项,发表论文30余篇。
一、勤勉教学,与时俱进教学理念,不断提升教学水平
任教28年,兢兢业业,精心育人。多次获得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、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、首届鞍山科技大学“十佳青年教学明星”等荣誉称号。在多年的专业教学工作过程中,坚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,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,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利的支持。
早在2001年,在汪琦教授的带领下,开展教改项目“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钢铁冶金学(I)教学的课件开发”,使该课程成为我校率先使用CAI教学的课程之一。这项教改的实施使用,较好地配合了当时高校专业课程的调整,在学时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,保证教学质量,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。该项教改项目于2001年荣获我校教改项目二等奖。,此后,在冶金工程课程中开展“双语教学在冶金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”教改项目,也是我校率先探索双语教学的课程之一。
近年来,按照工程质量认证的要求,以学生为中心,以产出为导向,以持续改进为保障,将OBE理念贯穿于教学始终,培养新时期高质量的冶金应用型人才。
无论时间如何变迁,在教学过程,始终坚持认真备课,精心准备,课堂上从不照本宣科,将冶金学科前沿新技术、新工艺引入课堂,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、现场的工艺状况、企业的实际问题及科研工作经历进行讲解,鼓励本科生参加到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来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
在课堂教学中,坚持以发展学生潜力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思想,将实际生产情景浸入课堂教学过程,把课堂交给学生,开展“我的课堂我做主”活动,引导学生主动求知、积极参与,营造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。
2020年3月,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状况,又积极学习线上教学新手段,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,促进专业课程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型为信息化平台教学模式,提高课程建设质量,有力支持《炼铁学》一流课程的建设。
二、坚持不懈科研活动,提升学术水平
针对冶金生产过程,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、环保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负责完成多项横、纵向项目,包括辽宁省教育厅项目“转炉炼钢终点成分温度预测控制模型的研究”;鞍山市科委项目“低浓度废气利用微波脱硫脱氮的应用技术研究”;宝钢集团公司项目“焦炭反应性能的测定”;辽宁省教育厅项目“基于聚类分析的高炉低燃料比操作指导系统”;唐钢“高炉低燃料比趋势预测”等多个项目。目前参与的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“外场耦合协同作用强化高炉喷吹煤粉燃烧性能的基础理论研究”、省教育厅项目“高炉软熔滴落带内铁矿石的高温还原性与成渣性行为研究”。在不断的科研工作过程中,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。
坚持学习,不断提高国家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撰写水平。通过13年的坚持与不懈、努力与沉淀,在无数次彷徨、迷茫之后,2017年在团队的支持帮助下,终于取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“零突破”,成功获批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。仅2019-2020年期间发表4篇SCI检索论文,其中一篇一区SCI论文,获批2项发明专利。
不计个人得失,和谐的融入科研团队的建设过程。作为“冶金质能优化与新技术”团队的一名年长的成员,充分发挥人脉优势,一方面积极寻找横向课题的可能意向,扩大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,另一方面,关爱年轻同志,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成长,同时也学习年轻人的优势,帮助自己成长,互相学习,互相促进。被课题组同仁美誉为“定海神针”的光辉称号。
三、科研教学相长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
无论本科教学和是研究生教学过程,始终将科研成果及冶金技术的前沿发展引入课堂教学内容,用科研实例丰富教学内容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能力的能力。2018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。
卓冶2014班田晨同学,当年报考东北大学失利,调剂为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工程硕士,在我们的科研团队中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与提高。读研期间参加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部分研究工作及多企业项目,发表EI论文4篇,中文核心论文4篇,国家发明专利5项。并多次获得校学业奖学金,2017年获得“研究生国家奖学金”,硕士学位论文“高温熔渣界面特性研究”被评为“半岛.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2018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”。2019年3月被评为“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”。2018年11月,获得第五届全国“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奖”(指导老师:张军红,何志军)。毕业离校之际,他感慨地说,在半岛.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读研不后悔,他在这里获得了比在重点大学更多的关爱、资源和培养。
近5年中所指导的研究生共有5人在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,其中杨鑫、高立华、田晨3人均获得“国家一等奖学金”荣誉。2019年东北大学冶金学院“国家一等奖学金”获得者共4人,其中2人均来自半岛.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,他们东北大学组团介绍学习经验时,我告诫他们,一定要宣传半岛.体育(中国)官方网站,扩大学校的名气。
无论是个人的成果,还是所指导研究生的成果,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大家共同的努力,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。融入集体、融入团队、不懈坚持、积极努力,在成就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绩。